如何把老投影仪改造成智能投影仪

家里有一台 2017 年在 Amazon 购买的奥图码投影仪 (Optoma HD142X 1080p 3000 Lumens 3D DLP Home Theater Projector),买了三年,使用的时间连 100 个小时都不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每次使用设置起来实在是太麻烦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每次使用要先架设投影幕布。我购买的是 Amazon 上一款带三角架的 16:9 的 100 寸 幕布 (Projector Screen TV HD Large Movie Screen Theater Cinema Tripod Stand for Home Office Outdoor Indoor Folding Wedding Party Presentation 16:9 100 inches,Black)。质量还不错,虽然沉了一点,搬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就是小心旋转幕布的时候别把周围物体扫到或损坏。一个小问题是幕布的挂钩很容易把幕布边缘黑色布料磨坏,掺了几圈胶布就好。

其次,要给投影仪的 HDMI 接口找一个视频输入源,比如笔记本电脑,电视盒子,或者 iPad。所以,额外的 HDMI 线和视频输入源的电源都是需要准备的。加上很多视频还需要翻墙回去才能解除 IP 限制,这就又增加了操作难度。

另外,奥图码投影仪机身音箱的效果实在是太差,需要外接一个音箱。我没有用什么复杂的方案,就是把家里的 10W 的一个蓝牙音箱拿来用了,效果还不错。对小朋友看视频来说,声音太大了也不好。当然,还得找一个小桌子来放置投影仪和那些附属设备,还得准一个长长的电源插座,因为投影仪得摆在正中距离幕布3米远的地方才能投满幕布,而电源插座位置并不近。

所以,这样的结果就是:每次想用投影仪看个电影都要兴师动众。首先架设三脚架幕布和投影仪桌子,连线各种附属设备。另外由于家里唯一有空间摆放投影仪的就是楼上最里面的屋子,看电影的时候给孩子们拿吃的什么的就很不方便,而且由于没沙发什么的,孩子们只好席地而坐,坐久了腰酸背痛的。总之,自从楼下买了 65” 的 TCL Roku 电视之后,投影仪就再没怎么使用过了。

过去的几个月,受新冠疫情影响,由于孩子开始频繁的上网课,为保护视力计,投影仪的使用就又被提上了日程。

因为之前提到过的种种缺点,一开始我考虑的是,要不要把这套老旧的投影仪设备全部出掉,换个看起来很不错的新出的智能投影仪?就在这个关口,老婆大人及时阻止了我,认为没有必要。于是,我便开始一门心思挖掘现有投影仪和外设的潜力,最终找到了一个还算简便的解决方案。

设备清单:

软件清单:

具体的操作步骤:

  • 设备连接:
    • 打开奥图码投影仪的设置菜单,转到电源管理界面,选择允许 USB 口供电,这样就可以用投影仪自带的 USB 接口给 Chromecast 电视棒供电了 (5V/1A);
    • 连接 Chromecast 电视棒到投影仪的 HDMI 接口;
    • 连接 VTIN R4 蓝牙音箱到投影仪的 3.5mm 音频输出接口;
    • 放置投影仪到投影仪平台,调整好合适的高度;
    • 连接投影仪电源线(仅需一根);
  • 软件使用:
    • Web Video Caster 是一个全平台的软件,用手机端操作,可以用来把一些非 YouTube 的网络视频投屏到 Roku 电视和 Chromecast 电视棒。之前我一直在用这个软件来把 Bilibili 的视频或飞流直播的体育比赛(没错,飞流直播的比赛视频都是在浏览器网页里的,所以是可以投屏的 ^_^)直接投屏到 Roku 电视,没想它还有投屏 Chromecast 电视棒这个功能,真是喜出望外。于是赶紧买了 Pro 账户,方便操作。我又仔细看了一下,发现 Web Video Caster 这个软件还可以投屏本地照片视频,真是一个宝藏应用。
    • Chrome 浏览器 Windows 10 64位 版本可以用来实现 Windows 10 操作系统下投屏到 Chromecast 电视棒。首先打开 Chrome 浏览器,点击右上角的更多选项(竖向的三个小点) ,选择 Cast…,之前配置过的 Chromecast 电视棒应该会显示在设备列表里,然后在下面的 Source 就可以选择要投屏的内容了,可以是浏览器的网页,可以是本地文件,还可以是 Windows 10 的桌面。我用 Windosws 10 打开了一个教育软件内部的教学视频(是那种不在 YouTube 或任何网页上的内部教学视频,平常都无法无线投屏的),然后选择投屏 Windows 10 桌面。在投影仪画面上查看通过 Chromecast 电视棒投屏的 Windows 10 桌面,发现声音图像都很流畅,虽然和桌面上正在播放的视频相比是存在滞后的,但是用来演示教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BTW,如果想用投影仪进行实时网络会议,建议还是采用 HDMI 线缆有线连接投影仪,这样不会有音画滞后问题。

就这样,我得到了一个可以无线投屏的智能投影仪,仔细看看,参数还算不错:

  • Optoma HD142X 1080p 3000 Lumens 3D DLP Projector:
    • Screen Size Range: 66-inches from 8 feet; 107-inches from 12 feet;
    • Brightness: 3,000 ANSI Lumens (这一项就胜过大部分智能投影仪了);
    • Computer compatibility: FHD, HD, WXGA, UXGA, SXGA, XGA, SVGA, VGA, Mac;
    • Contrast Ratio: 23,000:1 (这个也是亮点);
    • Keystone Correction: Yes, Lens Shift: No;
    • 2 x HDMI (1.4a 3D support) + MHL v1.2, Audio Out 3.5mm, 12V trigger, 3D-Sync, USB service;
    • Display Technology: Single 0.65” 1080p DC3 DMD chip DLP Technology by Texas Instruments (这个又是一个加分项:真正的 1080P 投影仪芯片至少要 0.48”,小巧便宜的智能投影仪不仅亮度低,所谓的高分辨率也大都是通过像素抖动实现;另外,市面上现在号称支持 4K 的那些智能投影仪大部分使用的都是 0.47” 的芯片,其实只具有原生的 1080P 分辨率,考虑到0.47”的芯片面积居然还要小于 0.65” 这块老芯片,“底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话在投影机领域也算是真理…);
    • Operating Conditions: 5°C – 40°C, Max. Humidity 85%, Max. Altitude 3000m;
  • 附带的各种无线投屏功能:
    • YouTube 投屏是 Chromecast 电视棒的看家本领,不过要实现倍速播放,就得用 如下两种间接方法实现:
      • 直接在 Windows 10 的 Chrome 浏览器打开 B 站,调整分辨率,然后投屏网页;
      • Android 手机上直接打开 B 站 APP,全屏播放,然后整个手机屏幕投屏;
    • Android 手机桌面投屏现在也已经是 Chromecast 电视棒的看家本领了;
    • Windows 10 投屏如上所述,只需要一个 Chrome 浏览器,即可实现 Windows 10 系统内的网页,桌面,和文件的多种方式投屏;
    • B 站 (Bilibili)的视频投屏有这么几种方式:
      • 在 B 站 APP 里,复制 B 站的视频链接,然后粘贴到 Web Video Caster 地址栏就可以投屏了。因为打开的是 B 站网页版,视频的分辨率只有 720P,算是一个缺点。
      • 直接在 Windows 10 的 Chrome 浏览器打开 B 站,调整分辨率,然后投屏网页;
      • Android 手机上直接打开 B 站 APP,全屏播放,然后整个手机屏幕投屏。同样的,最后这两种方式还可以实现视频倍速播放。
    • 其他视频应用的投屏,比如腾讯视频,爱奇艺等,都可以参考 B 站 (Bilibili)的视频投屏方法来实现。

以上就是我所采用的老投影仪升级为智能投影仪的方法,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别的就不多说了,我得赶紧去厨房做家务了,现在终于可以一边洗碗,一边看投影在窗帘上的电视剧了,真是美滋滋呀。\_^__^_/

在国外如何上网收看足球比赛直播 (2021-08-28 更新)

题记:写这个是因为有朋友从国内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深感看球不便,询问如何看球。在邮件里作答时,写了一半,觉得不如发表出来作为一篇博客。

2021-08-28 更新

最近发现这篇文章被某几个直播网站盗文了,改头换面。注明转载不行吗?妈的… 就当造福诸球友了。  

2021-03-13 更新

飞流直播突然关站了,海外直播党都震惊了,虎扑知乎留园一亩三分地上一片哀嚎。我还有几个月的会员费,想了想也没取退费,毕竟也没多少,就算是给网站员工提供点儿零食吧。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不懈尝试,找到了一些免费看直播的网站,亲测有效。

前三个都很类似,都是网页直播,清晰度都很好。就是刚开始点击页面的时候会有1~3个弹出广告,要有技巧的找那个小小的红叉,按顺序关闭。

第四个是老毛子的网站,比赛众多,连 CBA 都有(*_*!)。视频流方式有两种方式:网页直播,以英文解说为主,流畅度一般,全屏十分钟之后就得点击以继续直播,不过弹出窗口关闭起来没有前三个网站那么繁琐;也有 ACE Stream 的视频源,P2P 的所以会更流畅,不过以俄文解说为主,全屏十分钟之后也要再点击一次继续。由于是老毛子的网站,所以应该会持续很久。

第五个网站和第四个类似,只是界面不太一样。不过 ACE Stream 直播的源可以用外置的 ACE player 打开,更方便些。

第六个是中文网站,我只尝试了几次,还行。英超直播的链接中会有来自于腾讯视频的粤语解说选项,但是很奇怪没有国语解说。不过由于我并不是颜强徐阳的粉,李金羽李铁李毅也不是每场都来,所以没有国语解说也还好了。西甲比赛还看有了爱奇艺的直播源,解说是苏东克韩(胖老师!)。

希望这次的更新足够及时。海外看球党们,继续保持你们对足球的热爱吧!


2020-12-17 更新

最近两年以来,最常用的看球方式就是飞流直播了。这个网站的优势就是:国内大部分体育比赛的直播途径,从央视,到腾讯体育,爱奇艺,PP 体育,全部都可以看;除了足球,篮球和其他各种体育比赛也都可以看,有专门聚合的分类;而且还包括各大电视台的直播。既不用一个个网站去分别买会员,也不用设置 VPN 翻墙回国,真正做到了视频直播资源的“一站式整合”。

我买了会员,微信支付也就几百块钱。作为会员,可以看超清,还没有60秒的广告。而且网页版通过 Web Video Caster 还可以直接投屏到 Roku 电视或者 Chromecast 播放,十分方便(参见此文 “如何把老投影仪改造成智能投影仪”)。


2018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我总共用了两种办法看球(美国境内),都很不错:

  • 飞流直播
    这是个网站,用浏览器打开就行,手机平板电脑都行。网站电视台列表包含大陆大部分电视台,高清源很多。世界杯期间我还买了一个月的会员,用微信支付了 35 元人民币,用超清的 CCTV5 和 CCTV5+ 看比赛非常好用,一个源缓冲不了可以换另一个。偶尔会有网站服务器当掉的时候,页面刷不出来,三四十次中发生过一两次吧。
  • Ace Stream
    这是一个 P2P 的直播软件,PC、手机、平板等等全部都可以使用。安装也非常简单:到网站下载 Ace Stream 软件安装就可以了,支持 Android 和 IOS。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软件只负责下载直播的视频流,并不管播放,所以需要再下载一个支持流媒体直播的播放器来打开:Android 手机上我使用的是 MX Player,PC上我使用的是 MPC-HC,IOS 我就不清楚了。
    Ace Stream + 任何一种流媒体 Player 安装就绪之后,就需要寻找 Ace Stream 的源了。我一般是到 reddit 上的 Soccer Stream 版面上寻找链接。在比赛开始前,在版面上的帖子里寻找你想看的比赛点进去,帖子里面的源一般会有好几种码率,复制那个链接到 Ace Stream 或者直接打开链接都可以启动 Ace Stream,等缓冲好了之后就会提示你选择播放器来播放了。

在美国,大部分免费频道(这里的免费频道指的是用数字天线接收到的电视台)不会直播足球比赛,只有 ABC 联合 ESPN 在世界杯期间会免费直播一些场次,或者西班牙语的 Universal 会直播一些世界杯和西甲的比赛,又或者 NBC 会在每赛季的某些周末免费播出英超比赛。如果愿意装一个 Basic Cable,不管是哪家有线电视公司的,不管价格高低,一般都会有个 ESPN 在,那么除了能看到完整的世界杯欧洲杯之外,一些关键场次的欧冠比赛也能看到。要是再愿意花钱(每月除基本有线电视费用外还要交额外几十美金),就可以在 Basic Cable 服务的基础上再装一个 Soccer Package ,就能够看到更多的比赛,比如 FOX 体育的 Package 就有意甲德甲,而 NBC 体育的 Package 就会有完整的英超。到了这个程度,你所享受到的服务基本和国内风云足球的待遇是差不多的了,不同之处就是解说是英语的,解说员是麦克马纳曼之类著名退役球员,赛中赛后的数据分析会非常好看专业。不过这么订购有线电视足球服务的缺点就是浪费钱(对于享受惯了国内免费看球的人来说),因为除了杯赛联赛欧冠,大部分时间这些专业足球频道都是在重播比赛,而且你也不可能每天守着电视看每场比赛(你总要上班上学吧?)。于是,上网看球,便是保持国内看球习惯的不二之选。

网上看球,使用的源可以是国内网站,也可以是国外网站。国内网站中的新浪体育,搜狐体育,腾讯体育,PPTV,乐视体育,直播吧,或者各大经营“足球博彩”业务的网站,都有这样的服务。要么是自己网站提供直播(解说或有或无,比如搜狐体育经常只提供直播信号而没有解说,特别适合烦透了刘建宏的人…题外话),要么就提供国内电视台的网上直播。但存在的问题是速度慢,不稳定,且封锁海外 IP 。

国外网站,选择就很多。直播的方式有低清但流畅的 FLV 直播,一般好多源,总有一个能看;或者 P2P 直播,比如 SopCast 或者 AceStream;还有体育频道自己的网上直播(给订购了频道的付费用户),比如 ESPN3,NBC Sports Live Extra。


(此部分 2016-10-07 更新 ^_^)

好了,海外看球的牢骚结束,下面进入正题,先分享几个PC上用的直播网站:


(此部分 2016-10-07 更新 ^_^)

接下来,是电视盒子上收看足球直播的方式:

  • 下载沙发管家,然后通过其软件市场,安装各种电视直播软件,比如 HDP直播电视家,或者懂球帝。前两者是很流行的直播电视软件,各大电视台全部都有,高清源也很多,会自动切换流畅的源;懂球帝一般是帮助你找到一些网页直播链接并且自动全屏。有的时候由于版权问题,电视家自己会把 CCTV5 体育频道主动从频道列表里面删除,这个时候,你只要从沙发管家的软件安装页面找到电视家,选择上面的 CCTV5 启动,就可以继续观看了。
  • 下载 风云直播(仅对 Android 电视盒子有效)APK 到盒子并且安装。有很多直播的台可以选择。这个直播,由于是网路二手的直播,一般延迟严重,也不完全是原声,但是优点是永远有源。有的解说很烦,那就静音吧,因为反正我们也不会打赏人家的。

(此部分 2016-10-07 更新 ^_^)

接下来,是手机或者平板上收看足球直播的方式:

  • 用微信,关注公众号 “ITV直播” (微信号是 “ITV189”),然后按照其提示就可以在手机上看中国大陆各大电视台的直播信号了,当然也包括 CCTV5 或者 CCTV5+。这个公众号的 CCTV5 直播网页也可以在PC上打开,但是需要用微软的 Edge 浏览器,Chrome 浏览器是不行的。
  • 把手机(此处特指安卓手机或者平板)当成是一个电视盒子看待,安装沙发管家之后,就可以参照上面介绍的电视盒子看直播方式,如法炮制了。
  • iPad 之类的苹果平板或者电视盒子,可以使用“更改 DNS 大法”,设置路由器,骗过各类软件。这个方法可以去 MITBBS 寻找具体步骤。据说有的时候能够成功,有的时候不行。本人并没有亲自验证过。

网上收看足球直播的推荐方式:Kodi (也就是以前的 XBMC )+ 足球直播插件 (Add-Ons)

Kodi 是什么?简单的介绍来自于这里

功能强大的 XBMC,起初是个在微软 Xbox 游戏机上破解后可以安装的影音多媒体 app。时至今日,它的支持平台已经逐渐延伸的状况之下,也让原本 Xbox Media Center 的缩写名称也有一点名不符实。也因此,在使用此名称多年之后,他们才选择在其的第 14 版更新中(还只是 Alpha 版本),正式将名称改为 Kodi Entertainment Center。

Kodi 的官方网站请点击这里 ,它支持几乎所有平台:

Kodi is available as a native application for Android, Linux, Mac OS X, iOS (iDevices and Apple TV 2), and 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running on most common processor architectures.

作为一个多媒体中心软件,Kodi 的强大就在于其可扩展性:Kodi 有数量众多(可以说是“浩瀚如海”)的插件(Add-Ons),其中不少就是专门为足球直播而生的。Kodi 和 插件(Add-On)的安装方式可以参考这里。Kodi 安装好之后,需要安装如下的 Add-On 来收看在线足球直播:

  • NBC Sports Live Extra (具体安装和使用方式请参见这里
    NBC Sports Live Extra 可以用来收看高清的官方英超直播和录播(仅限美国 IP),质量极佳!!!
  • SportsDevil (具体安装和使用方式请参见这里
    SportsDevil 集成了众多足球直播视频源,甚至包含上面的几个 PC 上的足球直播网站!
  • p2p-streams(具体安装和使用方式请参见这里
    如果视频源是 P2P 方式的,那么还要额外安装 p2p-streams 插件,以及 SopCast 或者 AceStream 进行观看。当然,在 SportsDevil 中如果点了 P2P 方式的直播视频源,根据提示,一步步选择下载并安装 p2p-streams 等相关插件也是可以的。

安装结束之后,就可以使用 Kodi 上网收看足球直播了。该方式已经在本人的 HTC One Android 手机,Windows 7 操作系统,还有 Amazon Fire TV Stick (通过 Sideload FireTV 方式安装)上通过验证,相信可以应用于大部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 和电视盒子。该贴的关于 Kodi 的部分,大量参考了这篇文章。所以,我不生产内容,我只是 Kodi 生态圈的搬运工。

衷心希望以上内容可以给海外看球的球迷们提供一些方便。

拍娃经验和器材建议:我的索尼系相机镜头进阶之路

前言

这篇文章放在草稿箱里好久了,迟迟没有发布,其实是因为一直在等选购相机镜头的过程尘埃落定。没想到的是,我从 2017 年下半年开始的相机和镜头的再升级之路,到现在(2019年末)也还没有告一段落。于是我想,如果现在再不写,那就永远也写不完了。因为越来越发现,摄影之路就是一个个机身镜头不断进进出出的过程,永无止境。有人讲徕卡是 135 相机的终点,是么?我看也不是…

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回顾从2013年以来使用索尼微单拍娃的历程,包括器材选购,技巧进阶,以及感想经验。需要声明的是:本人既非摄影高手,也非器材土豪;一些经验总结在这里,主要是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也期望可以给所有想拍娃的父母们一点有益的参考。


选择什么样的相机镜头?

这里分两个部分谈。先谈谈一般器材的选择原则,再谈谈我自己的选择。

用途决定器材

一般的父母给孩子拍照,基本上有这么几个用途,对应的可选择的器材也如下:

  • 记录日常生活:手机,便携式数码相机,半幅或全副微单配饼干头;
  • 记录各类活动:手机,高清 4K 录像设备,有一定追焦能力的单反或者微单配长焦镜头;
  • 记录出行出游:手机,便携式数码相机,单反或微单配一至两个轻便的镜头;

可以看出,无论什么场合,手机已经是必不可少的记录设备。手机不仅可以用来拍照摄像,也可利用各种手机端应用来现场修改照片编辑视频,随时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社交网络,同时同步上传到云存储备份。因此,拍娃的首选设备就是一部拍照功能强,存储空间大的高性能旗舰手机

其次,如果是想给孩子拍一些背景虚化人物突出的糖水片,现在市面上的基本所有可换镜头式相机,不论是半幅或全副的微单或单反,配上一个大光圈镜头,均可实现这个目标。甚至,一些多镜头手机或者集成了强大图像处理算法的手机,也可以实现具有漂亮虚化背景的人像。因此,拍娃的第二个设备可以是一个可换镜头式相机加一个大光圈镜头,或者继续使用手机

另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从小宝宝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到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再到小学中学慢慢开始参加各种竞赛各种体育比赛各类演出活动,他们会有非常多的瞬间值得父母们记录珍藏。所以,不论是拍照还是摄像,都变的非常重要。因此,拍娃的第三个设备应该是一部能够覆盖大范围的具有变焦功能的相机,或者选择一部配有长焦镜头的手机

由上可以看出,拍娃是一个多场景的、需要多种设备配合的过程。如果想简单些,那就选一部旗舰手机;如果想更细致些,就再配置一部或多部相机以及相应的不同用途的镜头群。添置器材时要考虑到用途和预算,量力而行。总之,不要考虑“性价比”,买你能够负担得起的最好的器材。

这里顺便谈谈拍娃镜头的选择。在我看来,有几个镜头是一定要买的:

  • 广角变焦镜头:拍孩子室内集体活动的时候,广角镜头是刚需,非常适合狭窄空间之内取景,同时也适合拍一些带风景的人像照和集体照。我最早使用的广角镜头是 Sony FE 16-35mm F4 ZA,是从一个二手网站 $660 买的,外表有划痕但是前后玻璃都非常干净。这个镜头一直用的非常顺手,且 35mm 端的分辨率也很好,拍了许多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也是家人喜欢使用的一个镜头。后来有机会升级到了 Sony FE 16-35mm F2.8 GM 镜头,价格是 16-35/4 的 3 倍,贵是贵了很多,不过晚上也可以带出去使用了。
  • 广角大光圈定焦镜头:其实就是指焦距为 24mm, 28mm 和 35mm 的、光圈是 1.4 的定焦镜头。为什么这么建议呢?首先,小孩子拍照的时候,需要糖水片,大光圈就是必须,可以虚化背景突出人物。其次,小孩子拍照的时候,离得太远了家长不放心,有的时候一个人带孩子,不太可能用 85/1.4 或 70-200/2.8 这类镜头远端拍照。而且离得太远了,小孩子不太听指令,拍照成功率会大大降低。这里面最推荐的是 35/1.4 镜头,拍出来的照片和手机拍的照片有非常大的不同,轻微的变形带来的立体感和大光圈带来的虚化让人印象深刻,我使用的版本是 Samyang FE 35mm F1.4,是 FM 论坛上推荐的性价比非常高的一只镜头。我也曾经使用过 FE 28mm F2 镜头,视角和手机接近,虚化也不错,价格更是合适,算是索尼微单初学者最该入手的镜头之一了。最后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升级到了 FE 24mm F1.4 GM 镜头,又轻便画质又好,是最便宜的 GM 镜头,令人十分满意。

我的器材选择

我现在使用的全部都是索尼系的产品,主要是因为最早购买的可换镜头式相机就是一部 Sony NEX-6,然后路径依赖不断升级,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待在索尼阵营的另一个原因是索尼相机的追焦功能还算不错,尤其是人眼对焦功能,非常实用。另外索尼微单和黑卡系列的轻便也是一个考虑因素。

下面给出的列表其实只是“目前”的器材列表,以前使用过的镜头放在后面介绍。相信随着认识的深入、用途的变化,这个列表在未来还会不断地更新。

  • 手机
    • Google Pixel 3 XL
  • 相机
    • Sony a7R II:可换镜头式的全副微单相机,用于拍摄人像以及某些场合的录像,主力相机;
    • Sony DSC-RX10 IV:一英寸底大变焦相机,等效焦距 24-600 mm,用于拍摄孩子的体育活动以及给比赛录像,也作为旅行时的备机;
    • Sony DSC-RX100 VI:一英寸底大变焦卡片式相机,等效焦距 24-600 mm,用于简单记录拍摄孩子的各类活动,也作为旅行时的备机;
  • 镜头
    • Sony FE 24mm f/1.4 GM (SEL24F14GM):室内外人像,日常挂机,旅游夜间挂机;
    • Sony FE 85mm f/1.4 GM (SEL85F14GM):室外人像;
    • Sony FE 16-35mm f/2.8 GM (SEL1635GM):室内活动,旅游挂机;
    • Sony FE 24-105mm f/4 G (SEL24105G):室外活动,室内录像;

拍照录像技巧

作为一个不太想操心后期,只想大量简单记录孩子生活精彩瞬间的懒人,实在是没有什么技巧能够分享的,只是简单的谈一谈体会。

设置索尼相机来获得正常肤色

索尼的二代机上,白平衡模式选择自动白平衡,白平衡漂移选择B1,M1。肤色直出会好一点。三代机就更简单了,直接选择白平衡设置里面的“白优先”即可。

快门,光圈,感光度,连拍速度

拍娃一定要选择连拍,连续对焦。对于我这种数毛党,ISO 不能太高,一般设在 ISO 自动调整 100-3200。快门速度不低于 1/250 S。拍单人人像,直接设置最大光圈,近来的新镜头最大光圈下的中心分辨率一般都足够用了。

手机上的简单后期和视频编辑

索尼的 Imaging Edge Mobile,可以通过 Wi-Fi 从相机选择照片上传到手机,十分方便。原始的照片很大,最好先通过 Photo & Picture Resizer 压缩一下再进行编辑分享。编辑照片,我选用 Google 出品的 Snapseed,好处是类似场景只要处理一次并且保存一个 Look,其余照片就可以调用模版。视频编辑我用 Quik 和 PowerDirector,简单易用,生成的视频十分适合手机端通过社交网络分享。

其他信息来源

我的大部分索尼微单操作知识,都是来源于摄影博主“胡渣扎扎扎你哈” 。他的文章细节丰富信息充足,是我入坑索尼的主要原因。国内的网站比如色影无忌索尼版、Chiphell 摄影器材版、蜂鸟网、和 Mobile01 索尼单眼版,也可以参考;国外的 fredmiranda 和 DPReview 的索尼讨论版和二手器材版也很实用。现在以摄影为主题的视频博主们也不少,比如悉尼顾俊,大马猫本,金叔这澳洲三杰,节目都很不错。YouTube 和 Bilibili 上也有很多摄影器材评测值得一看,关键词一搜就有。


题外话:经手的相机和镜头回顾

以下列出来的是部分经手的器材。这里简单谈谈使用它们的感想,做个参考。使用时间短的镜头,就略去不谈了。

相机

  • Sony NEX-6:第一部可换镜头相机,最后 Amazon trade-in 了 $180。
  • Sony Alpha a6000:第二部可换镜头相机,由 NEX-6 升级而来,连套头一起在 eBay 上卖了 $400。这部相机对焦很好,不过照片质量一般。
  • Sony a7R III:a7R III 在 2017 年底发布的时候,我刚买 a7R II 不到一个月,于是特别地纠结,心心念念想升级。2018 年底曾经入手一台二手的,准备替换掉 a7R II, 没想到这台二手的对焦有问题,只好退掉,从此也就没再想过升级全幅机身了。尤其有了 RX10 IV 之后,拍体育运动也够了,加上索尼开始挤牙膏,升级机身的动力也就愈发不足了。BTW,最近 RX10 IV 固件更新到了 V2.00,支持半按快门人眼对焦和动物眼睛对焦,让这部“死胖子”相机的性能又上了一个台阶。
  • Sony Alpha a9:2019 年圣诞节前买了这台 a9, 本打算用来代替 a7R II 和Sony DSC-RX10 IV 的,可最后还是出掉了,卖给了加州的一个摄影师。使用 a9 的感受就是更新了 6.0 固件的 a9 真是对焦无敌,指哪打哪。可是 a9 “白平衡优先” 的肤色看着还是怪怪的,还不如我的老的 a7R II 看着舒服。另外就是 天工环 + VM 40/1.2 的组合在 a9 的加持下也可以使用眼部对焦了,但是速度也还是一般般,这也是让我下定决心出掉 VM 40/1.2 的原因。另外就是像素,2400 万还是差了一点。最终决定等待 来年新发布的 A7 IV,或者降价的 A7R IV, 亦或有教育折扣的二手 A7R IV。

镜头和转接环

之前陆陆续续尝试了不少 E 卡口镜头,由于微单的短法兰距优势也尝试了不少镜头转接。最终的感想就是:1)除非你有很多老镜头,否则没必要为了省钱转接,和原生卡口镜头相比,转接镜头损失的性能和浪费的时间十分不值得;2)买能负担得起的镜头里面最好的。

  • Sony E-mount APS-C 非全幅镜头
    • SELP1650:电动套头,便宜,够用,可以留一个;
    • SEL55210:套头,非常一般,没必要购买;
    • SEL35F18:不如适马E口三剑客;
    • SEL50F18:不如适马E口三剑客;
    • SEL1670Z:某些评测讲这个蔡司F4镜头还不如SELP1650,使用中我确实也没感到多特别,不如购买新出的 SEL18135;
    • SEL18200LE (Tamron 18200 AFB011-700):重,图片质量一般;
    • SELP18105G:电动头,适合录视频,全幅相机也可以用,拍照质量一般;
  • Sony E-mount FE 全幅镜头
    • SEL24240:我的第一个 FE 镜头,买来本来是配 a6000 的,后来觉得照片质量实在一般,半年后找机会出掉了;
    • SEL55F18Z:我的第二个 FE 镜头,可以说是索尼全幅使用者人手一个的镜头了吧;分辨率是不错,也轻便,可是使用久了照片里的旋焦和洋葱圈实在是太碍眼,最后还是出了;
    • SEL28F20:我的第三个 FE 镜头,算是索尼全幅的穷人乐之一;视角和手机接近,虚化也不错,价格更是合适,算是索尼微单初学者最该入手的镜头之一了,最后出给了本地一个大学体育队的摄影师;
    • SEL2870:套头。用了不久就卖了。没什么特点,就是便宜;
    • SEL70200G:买了拍孩子体育,阳光充足的时候照片质量不错;最后发现 a7R II 追焦能力不行,于是就长期闲置,最后也是一并卖给了本地一个大学体育队的摄影师;
    • SEL1635F4ZA:是从一个二手网站 $660 买的,外表有划痕但是前后玻璃都非常干净。这个镜头一直用的非常顺手,且 35mm 端的分辨率也很好,拍了许多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也是家人喜欢使用的一个镜头。最后在 eBay 上出掉了。
  • Sigma E-mount FE 全幅镜头
    • FE 24mm F1.4 Art:买了一个月最后在 eBay 上卖掉了;这个镜头重心很怪,握持感特别不好,中心分辨率也不行,常常失焦;
    • FE 50mm F1.4 Art:试了一个星期出掉了,握持感也是不好,握一会儿手腕就开始酸疼,焊屁股的适马哑铃镜头真的是不建议选择
  • Samyang E-mount FE 全幅镜头
    • FE 35mm F2.8:便宜也小巧,对焦也没问题,本来买了想做挂机头的,用了一段时间发现就是不喜欢这个焦段光圈组合,出了;
    • FE 35mm F1.4:打折的时候买的,$550。拍出来的照片和手机拍的照片有非常大的不同,轻微的变形带来的立体感和大光圈带来的虚化让人印象深刻,是 FM 论坛上推荐的性价比非常高的一只镜头。买了 24/1.4 GM 之后就出掉了,$390 卖给隔壁一个城市的业余摄影师。副厂镜头掉价真是特别快…
    • FE 85mm F1.4:很轻便体积小巧,照片质量也不错,可是外壳非常滑,手感极其不好,最后出了;
  • Tamron E-mount FE 全幅镜头
    •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RXD Lens For Sony E Mount:入这只镜头其实是个错误,我原本是要下单购买 Tamron 17-28mm f/2.8 的,不知怎么地就选错了。来了以后立刻联系退货。简单拍了几张照片,发现还行,然后镜头手感非常好。要不是我已经有了 FE 24-105mm F4,肯定就留下来了;
  • 转接镜头
    • Sigma MC-11 (Sigma EF-Mount Lenses to Sony E)
      • Canon EF 24-105mm f/4 L IS USM Lens
      • Tamron 24-70mm F/2.8 SP DI VC USD (A007) Lens
      • Tamron AF 28-75mm f/2.8 SP XR Di LD Aspherical (IF)
      •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A (Art) Lens
      • Canon 17-40mm F/4 L USM EF Mount Lens
    • Sony LA-EA3
      • Sigma 35 F1.4 Art Sony A mount
      • Sony 70-400mm f/4-5.6 G SSM II Lens
    • Techart Pro Leica M-mount to Sony E-mount
      • VM 40mm F1.4
      • VM 40mm F1.2:这是我用了很久的一只镜头,前后买了三次。在 a7R II 上配合天工环使用,对焦速度一般,孩子不配合的情况下拍娃稍有吃力。一般选择中心对焦或者固定对焦点,对焦速度还能提高一些。光圈缩到 1.4 照片就非常好看了,拍出的照片也很有特色。镜头本身也很好看,带出去蛮有逼格的,可是转接环的底座有点臃肿,逊色了几分。用了将近一年,觉得这种半自动对焦还是太麻烦了,每次要求孩子配合等待对焦也太累了,于是最终还是出掉了;
      • 七工匠 35 F2
      • 七工匠 28 F1.4
    • Techart Pro Leica M-mount to Sony E-mount + MD-LM Adapter
      • Minolta MD 50mm F2.0: 用过最便宜的镜头,$30,光圈收到 F2.8 中心分辨率就非常不错了,便宜轻便;
      • Minolta MC 58mm F/1.4 Rokkor-PF
      • Minolta 50mm F/1.4 Rokkor-X PG MC
      • Minolta MC Rokkor-PG 58mm f/1.2

最近发现的两个实用网站

最近发现两个实用网站。


Web Translator http://www.translatetheweb.com/

将英文网址复制过来,就会基于微软 Bing 的在线翻译自动生成翻译好的网页 — 这并不稀奇,Google Translate 也可以做到。可是这个网页可以显示原文!只要把鼠标移动到任意一句话上,就会显示原文。非常适合快速浏览英文新闻和学习英文单词,尤其是热点事件的关键词。


Listen On Repeat | YouTube Loop | Replay and Repeater https://listenonrepeat.com/

在 YouTube 上如果发现了喜欢的歌,想要循环播放,是不可能的,只能手动一次次点击重播。即使是加入了播放列表进行循环播放,也会不时有广告打断。这个网站可以将 YouTube 链接输入然后循环播放,不论单曲还是播放列表,均可无广告循环播放。BTW,该网站居然还有社交功能…

[工作杂感] 专属领域 只进不出

那天和经理说起来自己最近做的事情有点单一,没什么长期项目可以跟进的。

第二天,经理叫过去说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项目,是组里另一个同事的东西,很久没有进展了。让我和她交接一下。

周一开了会议,这个同事完全没有交接的意思,直接重启。

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反正我也不觉得这是个可以持续的项目。

不论是对我应付差事还是真想换人来做,看来经理所托非人。

所有项目到这个同时这里就本就是只进不出了。

无所谓,经理纵容,那又怎么样呢。

又不是自己家的项目。

挑选耳机的过程

我之前一直用的是一款最最便宜的 SONY 头戴式有线耳机 Sony MDRZX110 ZX Series Stereo Headphones (Black),效果一般般。最近因为看到二逼瓦西里的挑选耳机的微博,心中一动,也有了更换一个耳机的心思。本着工作期间欣赏音乐放松心情保护耳朵的目的,首先我去找了所谓的耳机测评和排行榜,也浏览了知乎还有一些数码网站的推荐文章。在有了一些了解之后,我就从一些口碑不错而且大行的入门耳机挑起,开始了我的耳机找寻之路。

第一个耳机,是在 Amazon 上订购的用户评价极好的 Cowin E-7 Active Noise Cancelling Wireless Bluetooth Over-ear Stereo Headphones – Black。收到之后试戴,音质不错,就是觉得头上压了千斤重担,根本无法适应,只好退货。这次负面的体验沉重打击了我的热情,耳机挑选之路停摆长达两个月。

第二款耳机,是在参考了“盖得排行”中的入门耳机排行榜之后选择的 Audio-Technica ATH-M50x Professional Studio Monitor Headphones。本来信心满满,没想到试戴之后感觉和上一次的那款差不多,声音好但是压迫感极强。没办法,只好继续退货。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我才在选购耳机时不止关注音质,也关注耳机本身的重量。我发现之前的 SONY MDRZX110 重量仅有 4 oz,难怪我会不适应这些动辄 1 pt 的新耳机!

接下来的几款耳机,我选择了AKG出品的 AKG Q460 Mini On Ear Headphones, Quincy Jones Signature LineAKG Y50 Black On-Ear Headphone with In-Line One-Button Universal Remote/Microphone, BlackAKG Pro Audio K67 TIESTO DJ Headphones,和 AKG K81DJ Closed-Back Folding DJ Headphone (Discontinued by Manufacturer)。这基本上是依据“盖得排行”的入门立体声耳机推荐进行选择的。满心期待的我万万没想到,AKG 的音质很好,设计很潮,重量也合适,可就是…头梁太短!对于我这种大头的人,以上 AKG 的所有四款耳机都在佩戴的时候无法完全遮住耳朵。没办法,只好继续退货。

失望之余,考虑到寻找适合本人大头的耳机太难,于是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转进入耳式耳机。还是按照“盖得排行”里面的推荐,入手了两款耳机:1MORE Triple Driver In-Ear Headphones (Earphones/Earbuds/Headset) with Apple iOS and Android Compatible Microphone and Remote (Black) 和 AKG Lightweight In-Ear Headphone, Black (Y20U)。前者听着效果确实是不错,包装也精致,正赶上妻子没有入耳式耳机,就留了下来给妻子用(其实主要原因是在这次选购耳机过程中,发现 10 年前给她买的森海塞尔入耳式耳机居然是假货 -_-! 清华门口的耳机店真是害人不浅呐…);至于后者的AKG Y20U,就带到了单位给我使用。没想到,试戴了几天,发现入耳式佩戴的舒适感不是很好,耳道里面撑得难受。于是还是想着回到头戴式耳机的路线上来。

经过这一圈的搜寻,阶段性总结一下,初步得到了几个经验:

  1. 轻便的头戴式耳机,重量最好不超过9 oz(270 g);
  2. 音质要好;
  3. 最好有降噪,可以减小听音乐时的音量,保护听力;
  4. 最好在实体店内有售,试戴退货都方便。

于是我就去了本地的 BestBuy 实地试戴耳机,主要是两款:Sony Premium Noise Cancelling, Bluetooth Headphone, Black (MDR1000X/B)Bose QuietComfort 35 Wireless Headphones, Noise Cancelling – Black。试戴之后感觉两款都差不多,尺寸也蛮合适,重量虽然都是 8 oz以上,但也可以接受。出于网上对 SONY MDR1000X 的音质评价要比 Bose QC35 的好一些,于是就先后在网上下单购买了 SONY MDR1000X 和类似的 SONY MDR-1A 两款耳机。两款 SONY 耳机到货,试戴了之后的感觉是:

  1. SONY 的尺寸适合我的大头;
  2. 相比于有线耳机,无线耳机真是好方便;
  3. SONY MDR1000X 佩戴长时间不舒服,热而且闷。

两款耳机都不能让我完全满意,于是决定继续退货。在此再次感谢美国完美的退货制度!

虽然试了这么多耳机,失望之余,我没有死心,还是继续在网上寻找。这次,我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了:音质不错的轻便头戴式无线耳机。在我看来,降噪功能并非必须,因为评价最高的两款降噪耳机我都已经试验过了,并不惊艳。

搜寻过程中,我发现了 rtings 评测网站上的一篇文章: Best Office Headphones – Spring 2017 Reviews 。文章中提到的头戴式耳机,除了排在前两位的我已经试戴过的两款降噪耳机旗舰, 第三位就是这款 Bose SoundLink around-ear wireless headphones II Black,而且最近刚好全线降价。一看参数,声音不错,重量也很合适,本地的 Target 也有现货,于是我就奔到店里买了一个。试戴一天之后的感受就是,over-ear headphone 太捂太热了,长时间还是不舒服,至于降噪效果就更不要想了。

这一来,理想中的完美耳机计划就只好简化成了寻找一款轻便的 wireless on-ear headphone。上网一看此类耳机的排行榜,排在头两位的,就是两款:Beats Solo3 Wireless On-Ear Headphones – Gloss Black 和 Bose SoundLink On-Ear Bluetooth Wireless Headphones – Black。前一款重一点,后一款轻一点,音质评价都差不多,价格都是 $200 左右。于是我回到 Amazon 下单,等待到货试戴。

等待过程中,忽然想到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说是穷人的脑子由于生活压力导致思维能力退化。心悸之余,我不由得祈求:这折腾人的耳机搜寻过程最好快快结束吧。

承诺的更新:

下单以上两款耳机之后,刚好赶上 BestBuy 的父亲节耳机特价,于是又去店里买了一款 Beats Studio Wireless Over-Ear Headphone – Black。三款耳机对比下来,感觉 Beats 的耳机重量还行,可就是夹力太强了:带上还好说,每次摘下耳机时就立刻感觉到一种孙悟空摘下了紧箍咒般的灵台清明。为了自己的耳朵骨骼健康,于是只好放弃了 Beats 的两款耳机。

相比之下, Bose SoundLink On-Ear 的音质还可以接受,佩戴感觉却舒服多了。虽然感觉也不是完全贴耳,还得不断调整才能找到一个舒服的佩戴角度,但在试验过如此多的耳机之后,Bose SoundLink On-Ear 已经是我能够找到的最好的选择了。所以,最终的结果是选择了 Bose SoundLink On-Ear Bluetooth Wireless Headphones – Black。

漫漫耳机搜寻之路终于结束,算是完成一件大事 —— 毕竟是每天都会长时间使用的物品,马虎不得。我的愿望是:要是耳机佩戴能够和配眼睛一样可以挑选最适合个人头型的镜架就好了。

 

 

“迷蒙体”到底有什么问题?

微信公众号中的“迷蒙”是一个明星号,其发布的文章经常十万加的阅读量。文章的内容不外乎是对“穷人”、“贱人”的无情鞭挞。这类文章非常容易引起城市新晋白领市民阶级的共鸣,是为什么呢?

首先,“穷人”和“贱人”们在迷蒙的笔下都是有原罪的,他们贫穷却不上进,他们不懂规则却莽撞蛮横,他们视别人的帮助为理所应当,他们以自己为主并且毫无公德之心。这样的人,配合上如今中国的丛林社会,让守规矩守法律讲公德有文化的白领们痛苦不堪。迷蒙的文章直击他们的痛点。

其次,这类文章是一种另类心灵鸡汤。一般的心灵鸡汤,都是说面对困境,一个人如何守护内心平静从而达到自我说服和圆满,或者如何从逆境中汲取力量不断打鸡血最终成功。相比而言,迷蒙的鸡汤就更加极端。面对困境或者种种不满牢骚,迷蒙帮大家直接归咎于外部环境:“都是穷人贱人们的错”!这样,读者们连自我反省的步骤都省了,通过唾弃鄙视穷人贱人们的种种不堪行径,沉浸于自己的睿智自强勤奋守礼,达到内心的大和谐大圆满。

最后,想说说近年来这种把自己生活中遭遇到的种种不幸,都统统归咎于外部环境或者其他人群的影响的风气。这应该都起源于武志红这批人的所谓的“原生家庭”概念,或者说“父母皆祸害”的豆瓣小组的曝光,还有天涯水木等等不断发酵也不知道是挖坑还是真事儿的抱怨家人的帖子。似乎自己现在的种种境遇,都可以回溯到童年时期的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个人。

这样的做法,我觉得是忽视了人自我的作用。人是周边环境和社会共同作用的产物,但是最终决定一切的是人自己。把种种不公不幸归咎于外界影响,确实是一种省事儿的做法,可是最终也就是让这个人变得更加愤世嫉俗罢了,又有什么的别的作用呢?这本来是一些心理治疗师用来给患者分析病情寻找解释或者安慰的方法,却被推广到了一切领域,甚至指导起人们的生活来了,更有甚者,居然指导起育儿来了。弄得父母们动辄得咎,这也不敢做,那也不能行。

当一个东西的理论已经多到开始自相矛盾并且让人束手束脚的时候,那基本上就是可以抛弃这个理论的时候了。

商人治国

商人治国,最突出的一点就是: 商人会以为什么都是可以交易的。不过,国与国之间,是有底线一说的,或者说叫做核心利益。核心利益是不能用来交换的,不然就意味着想象的共同体的坍塌。会威胁到统治的基础。商业公司只需要对股东负责,或者说大股东。可是国家却要对全民负责,尤其是威权体制。在核心利益上让步就意味着执政合法性的动摇。

川普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让我想起一个老笑话: 

一个美国商人和教皇窃窃私语,问:”1000万美金行不行?”, 教皇不允,于是商人又不断加码,教皇还是不行,最后商人只好离去。红衣主教好奇问:”这么高的价格了,怎么您不接受啊?”教皇说:”价格虽高,可是他让我把每次发言后的’哈利路亚’替换成’可口可乐'”。

读书的尴尬

身在海外,想要阅读中文书,要么注册 Amazon.cn 的帐号到网上购买电子书阅读,要么就得通过海运把京东当当购买的图书邮寄过来。

电子书只适合做轻阅读,好的耐看的书还是希望有一本纸质版本,做笔记保存收藏都很好。可是,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家里的纸质书大部分都是很耐看的好书,看一本书无法快速翻阅,旷日持久,读书兴趣骤减。

不过呢,要是想读书,总还是有办法的。另外,网络的发达便利,使得我们的阅读媒介和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许,不只是读书才叫做阅读了。汲取知识的方式也许本来就该参差多态。

 

碎碎念之:掩耳盗铃的“平权”政策

今早的NPR 新闻播报了这么一条研究成果:

为了提高非裔美国人的被雇佣成功率,很多地方推出法律,对雇主查询雇员候选人的犯罪记录的要求设置阻碍。不料,这样的政策导致雇主干脆对申请工作的非裔美国人一刀切,非裔美国人连面试机会都减少了,反而是便宜了有犯罪纪录的白人申请人。雇佣比率在种族之间的差别由该政策实施之前的 7% 增加到了实施之后的 43%。

这样的政策,或者说类似的针对某一族裔的有点特权意味的照顾政策,其实就是一种懒政,是一种草履虫式的条件反射式的拍脑袋政策。族群之间如果有种种历史社会政治造成的差异,正常的做法应该是采取各类倾斜措施,从根本原因入手进行帮扶,让落后的一方赶上先进的一方,从而弥补这个差距,使双方共同进步到一个水平上。可是现在的这类所谓的“平权”政策,包括教育界的 Affirmative Action (AA),以及某些人鼓吹的高科技公司招聘雇员时应该考虑的 AA,其实都是一种利用对落后族裔的特权照顾来达到一种表面上的结果平等,实际上阻止了双方的进步且损害了优势一方的正当权益,造成了实际上的严重不平等。

可是,为什么如此多的平权团体和组织不遗余力地鼓吹这样的政策法律,而政客和政府官员们也对这类政策趋之若鹜呢?原因很简单:效果显著,吸引选票。拿教育界的 AA 来说:如果要持续不断的对教育进行投入,弥补族群之间的差距鸿沟,从而实现落后族裔的进步,实现其占高等教育入学人口比例的不断提高,就会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未必效果显著。可是,通过所谓作用于结果端的“平权”手段,就可以保证落后族裔内一定比例的高等教育入学人口,立刻揠苗助长式的实现教育水平的“大跃进”–如果教育水平的进步就等于高等教育入学比例的提高的话。这种立竿见影的政策,自然是符合各类平权团体和政客以及落后族裔的选民的利益的,除了那些被这类所谓“平权”、实则“特权”的政策伤害的其他族裔。

这样的政策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类似的例子比如:之前看到过的一则消息,说学术界有人抱怨申请到 NIH 的 funding 的人里面非裔美国人比例太少,需要“平权”。有的人提出一种解释,说这类现象正是由于高等教育入学和学校招聘教职人员时候考虑了“平权”,导致学术界非裔美国人科学家的水平其实根本就不够格。在 NIH funding 申请时基本上是以学术水平为唯一衡量标准,这个时候,被揠苗助长的非裔美国人科学家们就再也没有任何优势了。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要靠着选票就能生产社会必需品的话,这类政策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很多领域,需要的真实的能力、学识和技术水平。通过所谓的“平权”政策,人为拔高某些不够格的群体在某些领域内的机会,必定会导致这些领域的实际退步。表面上看,蛋糕是分到了,可是未来的蛋糕好不好吃,未来的蛋糕还能不能做出来,就没有人关心了。

过去的很多年里面,少数族裔,尤其是亚裔,其实一直在搭便车。亚裔有着注重教育和积极应试的文化,作为一个“模范族裔”通过遵守并且钻研各类别人制定的政策规定来获取利益。可问题是,人家这个政策本来就不是给你制定的,如今亚裔这类少数族裔居然都喧宾夺主了,这怎么可以?于是政策变来变去,亚裔也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跟着调整,直到最后发现,亚裔没路可退了,没便车可以搭了。因为这次,人家已经是要把你赶下车了。

亚裔大部分是来自于历史动荡、人口众多的地区。在这种地区,生存第一,小富即安,是最高的生活指导原则。所以靠一项专业技能谋得一份稳定可靠工作,是最可以让亚裔有安全感的一种选择。这是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多少年作用的结果,无法责怪也很难改变。别的群体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但是人家有数量优势,是亚裔不仅现在而且今后也无法超越的。作为一个被这类政策影响的少数族裔,靠人数拼选票,永远也不会是一条可行的路。

不要想着自己可以靠选票让人家给你分蛋糕,那样根本分不到多少。最好的办法是做那个分蛋糕的人。可以参照的是美国犹太人的路径:如果这个人数少的族裔足够优秀,不断的有人能够进入可以影响政策的精英阶层(影响政策不只是靠选票),那么就可以从政策制定阶段开始来消除或者减少对本族裔的负面影响;而进入知识界文化界的人多了,就可以改变社会讨论的风向,操纵社会议题,改变各类影视剧文学作品中的少数族裔的负面的“固有印象”;另外,富起来的亚裔中如果给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捐款的人多了,人家自然就会对这类可以惠及自身的族群青睐有加,而不理会所谓的“招生入学平权”。

我们需要能够独善其身自给自足的医生和工程师,也真的需要能够参与社会决策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也许,在整体族群文化很难改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手段的革新,可以影响很多政策。比如前不久通过微信组织的声援 Peter Liang 警官的游行,就很见成效。有时候我在想,能不能建立一个网络平台,让原子化的不爱抱团的亚裔能够以舒服的方式影响并且参与政策制定?比如,亚裔美国人目前还没有能够给各类团体独立捐赠巨资的富豪,那能不能参考近几年大选的经验,比如欧巴马和桑德斯在初选阶段吸引非常多的小额捐款的经验,通过募集亚裔民众小额捐款来汇集成数量可观的资金,去影响某一候选人或者某一机构呢?目标应该尽可能的单一,资金总额达到某一上限就可以实施捐赠。谁符合我们的要求,这笔钱就捐给谁。然后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来。这样,就可以在人数不够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的革新,用汇集小额捐赠来实现原子化散沙一般的少数族裔的政治诉求。一个想法,不一定对。

碎碎念之:落后族群争取权力的路径

本文来源于作者看到一段关于美国种族主义的辩论视频的感想:我感觉一些少数族裔的思维类似于: 我们要自强,所以我们文化中即使是不好的东西只要是特色,也要认为一定是好的,这样,才能骄傲地进行民权运动,或者说才能维持族群的凝聚力。过分理性的人是无法把自己和一个族群捆绑的,他们留在这个族群里,对于这个族群的事业,是一种损害,族群需要逆向淘汰他们。

更加有趣的是(或者说来讽刺的是):领导这场运动的人,往往是饱读诗书的精英人士。也许他们看透了启蒙的最终结果。人人都是明事理的自由主义者的族群是没有凝聚力是做不成事情的。君子群而不党,所以君子们才向来没有什么战斗力。只有群氓才能被鼓动(或者蛊惑)去聚集在一个宏大主题下甚至牺牲个体从而推动历史进程。

印度的甘地面对英国殖民者的策略是,反对工业化提倡手工纺纱,回到印度的传统文化中去。伊斯兰教 的领袖们面对西方殖民侵略,策略是回到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去,回到古兰经去,于是才有了瓦哈比运动。落后的族群,要想团结起来,也许就是只有这种最土最庸俗的方式,才能首先把人团结起来做事。理智的精英们经过思考最终都走了类似的道路不是没有原因的。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落后族群争取权力确实需要这么走,走一条诉诸于传统精神自强自傲的路。这条路可以让他们变得团结,变得力量大,变得独立自主。可是,如果只停留在这一层面,那么这个时候这种策略的副作用就会逐渐体现出来:落后族群如果过分强调自己族群文化的独特性,虽然提高了凝聚力,逆向淘汰了所谓的精英分子,但是也将整个族群剥离在了文明进步或者说现代化之外。所以,落后族群在争取到族群独立自主之后,一定要走向第二阶段,也就是拥抱现代文明这一步。他们需要再启蒙,这次不再是作为族群的权力,而是作为族群内部每个个体的权力,获取进步、接触现代文明、承认普世价值、和融入现代社会的权力。这也即是为什么说伊斯兰教需要另一次的宗教改革来拥抱现代化,而黑人民权运动需要一位敢于承认自身缺陷带领族群走向文明进步而非固步自封的领袖。

可惜的是,利益集团已经产生并且变得顽固,每个少数族裔都已经被身处于其内部最高阶层的少数精英分子绑架。族群的大部分成员停留在“族群利益启蒙阶段”,是最符合这些少数族裔中的精英分子的利益的。这些少数族裔精英分子,操纵蒙昧大众作为筹码,来向其他族群的统治阶层索要权利作为交换。在政治经济利益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各个族群的精英分子高高在上,脑满肠肥,只有各个族裔的下层人民被操纵着互相争斗不休。